第190章 太子妃生产1

卡住的卡卡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奇快中文网 www.qkzw.co,最快更新圣上告白:朕对你一眼定情最新章节!

    太子妃生产在除夕前后,张良娣和奉仪一个在三月份,一个在五月份。

    距离除夕可没几日了。

    这几日安安是守在正殿的。

    太子妃一旦有个动静,安安都会第一时间醒来,颜氏心里过意不去,太子这几日为了他没有歇息好,听程思的意思,从不午睡的太子每日都在补眠。

    她也开口劝过自己真的没有关系,殿下不必如此,毕竟每个女人都有这一关,她相信自己可以闯过去的。

    定能母子平安的,太子笑着道:“孤自然相信你和孩子可以平安,可孤也知你这一胎怀的极其幸福,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孩子,孤陪着你是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让从前太子妃所有的怨恨和不平全部消失。

    她偷偷下了决心,日后定要好好对待太子,纵然太子不是自己一个人的,可有这样为自己 着想的夫君委实不多。

    更何况她冷眼旁观这一年,太子好似并不爱任何人,乖巧不惹事的他愿意多宠几分,若是恃宠而骄的,他也不会惯着。

    仔细算来除了最初他们的不愉快,之后太子都是给足自己体面的。

    太子妃靠在太子的身侧,她心里想着日后定会做好妻子,儿媳,母亲的角色,从前是她的错。

    太子笑容温和:“母后从前说过女子孕期多焦躁,你不要担忧,产婆奶嬷嬷是母后和皇祖母一起筛选的,在你生产的时候也会由桂嬷嬷来坐镇,定然是顺顺当当的,你再辛苦两日,努力走走,做到太医的少食多餐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带有几分调侃的意思,太子妃有些不好意思点点头 ,两人刚要睡下,太子妃突然捂着肚子神情有些痛苦。

    糯糯半搂着太子妃低声询问:“可是不舒服了?”

    太子妃勉强撑着笑点头:“殿下,妾许是要生产了。”

    太子一把将太子妃抱起,边走边吩咐程思去凤鸾宫请产婆和奶嬷嬷,自己则抱着太子妃去了隔壁的偏殿。

    产房设在那儿。

    太子妃忍着疼痛喊了一声嬷嬷,奶嬷嬷明白主子的意思,连忙抹了一把眼泪喊道:“主子放心,奴婢这就去请张侧妃。”

    太子妃这才放下了心。等着进入偏殿,宫人服侍她更衣沐浴,又伺候她用了鸡粥,这才等到产婆和奶嬷嬷。

    产婆请太子妃躺在床上,她双手摸了摸太子妃的肚子确认孩子的胎位正确,又瞧了瞧宫口是否已经在打开的状态。

    这才对着两旁的丫鬟开口:“每隔一盏茶的工夫,撑着娘娘没有宫缩的疼痛下床扶着走两圈,每次都要走满五圈才能回到床上,一共询问十余次,便不用再走了。”

    两个小丫鬟称是,才扶着太子妃走了一圈,张侧妃头发都未梳洗,衣衫不整只顾着披风赶来。

    “姐姐,我来扶您。”

    太子妃看着扶着自己的张侧妃,眼下才有一丝的松懈,“不用这般的着急,你怎的就穿这一些,该着凉了。”

    张侧妃笑着摇头:“也没有外人,没事的,妾身想着您一定希望妾身来早一些。”

    太子妃抓了抓张侧妃的手:“你在,我确实宽心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有了张侧妃的陪伴,太子妃到底从容了不少,这么走了十来圈按照奶嬷嬷的吩咐躺在了床上。

    而宫外沈青梨也刚从凤鸾宫乘着轿撵下轿,靖安帝将媳妇送到门口这才翻身离开,儿媳妇生产他自是要避嫌的。

    糯糯听到周遭的宫人请安一愣,随后连忙转过身子便看见阿娘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进来:“太子妃如何了?”

    糯糯连忙上前,握住阿娘的手再确认阿娘的手是暖的,这才回答:“刚进去没多久,不是说了儿子守在门口就行,天寒地冻的您若是身子不舒坦怎么成?”

    沈青梨不在意拍了拍儿子的手:“你爹送我来的。行了我与你一同守着,你也是不知道爱惜自己,这么冷的天站在院子里,你若是再生病,你怎么让颜氏安心待产。”

    又让程思在廊下生活烧炭,拿着大氅给儿子披上。

    糯糯一边跟着阿娘一边劝慰:“这几日化了雪,正是冷得不行的时候,儿子就在您安排的廊下等着结果,您自己回去可好?”

    沈青梨摇头:“行了你坐下吧,你阿娘穿得多,别吵吵,影响儿媳妇生产。”

    糯糯闭了嘴,只是让程思再拿一条厚毯来,免得阿娘着凉了。

    殿内,太子妃也是极其争气,宫口开得极快,孩子胎位也正,应当很快就能生下。

    桂嬷嬷坐镇一旁看着所有人按步就绪,尤其是张侧妃。

    见她一直跪在太子妃的身侧握着太子妃的手鼓励着太子妃,虽然心里松了一口气,但目光还是紧紧盯着每一个人。

    因是太子妃生产,请的是院正和两位轮流给太子把脉的太医,用什么汤药都必须经过太医们一致确定是安全的,再由桂嬷嬷交给太子妃。

    全程不会给任何人有一丝机会陷害。

    只是等到真正生产的时候,问题出来了,孩子的头还是大了,太子妃生产不出。

    太子妃脸色越来越惨白,产婆对着桂嬷嬷道:“请太医熬药吧,还要准备药油。”

    桂嬷嬷点头,太医也不敢耽误。

    一个去禀报皇后和太子,一个则去熬药。